> 文章列表 > “道人偶见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道人偶见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道人偶见之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道人偶见之”出自宋代陈傅良的《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·桂壑》。

“道人偶见之”全诗

《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·桂壑》

宋代 陈傅良

一壑亦易得,安得桂林林。

道人偶见之,不是岁月深。

《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·桂壑》陈傅良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东阳郭希吕山园十咏·桂壑》是宋代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诗词。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在东阳郭希吕山园中的十首咏诗之一·桂壑

一条幽深的山谷,也容易找到,

但哪里能找到像桂林一样的山林

一位道士偶然看到这景色,

并不觉得岁月已经深沉。

诗意:

这首诗描绘了东阳郭希吕山园中一条幽深的山谷,以及作者陈傅良对桂林山林的向往之情。诗中的景色引发了一位道士的注意,但他没有被岁月的流转所感动。通过这幅山谷和桂林的对比,表达了作者对桂林美景的向往,并暗示了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够超越岁月的限制。

赏析:

这首诗以简洁而深入的语言描绘了山谷和桂林两种不同的山水风景。作者通过将东阳郭希吕山园的山谷与桂林的山林进行对比,展示了桂林山林的独特之美。桂林以其优美的山水景观而闻名,而东阳郭希吕山园的山谷虽然也很美丽,但对作者来说仍然不及桂林。这种对桂林山林的向往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对自然美景的强烈渴望,并且暗示着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欣赏是无关岁月的,它们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。

整首诗以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林的羡慕之情。通过描绘自然景观,诗人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,同时也突显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。这种寄托情感的手法使得诗词具有深远的意义,引发读者对自然美景的思考和赏析。